汤阴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从“随手一丢”到“变废为宝” 丨
汤阴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从“随手一丢”到“变废为宝”

▲村民在分类投放垃圾

最近一段时间,在白营镇北陈王村村委会附近,一个蓝色的垃圾智能分类设备格外引人注目,不时有村民前来投放垃圾,身着红色马甲的垃圾分类督导员耐心细致地指导村民进行使用。这个垃圾分类站点投入使用一个月来已成为村里最聚人气的地方。

北陈王村作为汤阴县农村垃圾分类第一批试点村,给老百姓带来的不仅仅是环境的变化,更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今,垃圾分类已成为村民口中最热门的话题,“主动捡拾、习惯分类”逐渐成为该村群众生活的新时尚。

汤阴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从“随手一丢”到“变废为宝”

▲爱家物联入户宣传

6月27日下午,北陈王村村民王天鹏像往常一样提着垃圾袋来到村里的垃圾分类站点前,拿起手中的积分卡对着设备进行扫码,依次打开了两个垃圾回收箱,先将废旧纸箱投进了纸张回收箱,接着又将饮料瓶投进了塑料回收箱,最后拿出了两节废旧电池投进了旁边的有害垃圾回收箱。对于垃圾该往哪个垃圾箱里扔,他早已驾轻就熟。“垃圾分类就是好,不仅村里的环境好了,也让我们知道了分类垃圾还可以变废为宝。”王天鹏说,他平时都会把瓶瓶罐罐积攒起来卖废品,现在有了垃圾分类设备,随时都可以往里投,还能用积分兑换一些日常用品,真是既方便又环保。

“用这样的方式鼓励村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既环保又节约生活成本,村民们都很支持。”爱家物联(河南)环保有限公司运营部项目负责人马明生说,这台设备共分纸张、金属、塑料、衣物四个回收箱,垃圾投放进去以后,设备可以自动称重,并根据重量得到相应积分。村民除了使用积分卡进行垃圾投放外,还可以在手机上注册APP进行扫码投放,并能随时查询积分情况和网上商品兑换。通过源头减量、智能分类、资源循环、积分激励等一系列模式,村民“随手一丢”的旧习悄然改变,“变废为宝”的理念深入人心。

汤阴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从“随手一丢”到“变废为宝”

▲马经理为村民介绍积分兑换规则

除此之外,在北陈王村,每家每户门前都整齐地摆放着统一发放的垃圾分类桶,分别写着“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记者打开一户人家的垃圾分类桶看到,一边是果皮、剩菜等可腐垃圾,一边是木屑、杂物等不可腐垃圾,分类明确。

作为2019年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县,今年年初以来,汤阴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以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总目标,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形成以政府统筹、市场运作、乡村配合、群众参与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体系,进一步提升该县农村人居环境。

据了解,为了解决垃圾分类中源头分类、源头减量的“老大难”问题,爱家物联工作人员和村“两委”干部采取了一系列的土办法:挨家挨户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在村里显眼的位置张贴垃圾分类指导图;一边检查村民分类情况,一边为村民指正分类错误的地方,用聊家常的方式,普及垃圾分类的小窍门。为了让村民熟练掌握垃圾智能分类设备的使用方法,还多次在农民夜校开展垃圾分类座谈会,并演示智能分类设备和积分兑换机的使用方法,确保每户家庭都会使用智能设备。

汤阴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从“随手一丢”到“变废为宝”

▲夜校垃圾分类座谈会现场

随着村民生活习惯的改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如今在北陈王村,像王天鹏这样主动将垃圾进行分类的村民越来越多,村内几乎没有乱扔垃圾的现象。

和北陈王村一样,在韩庄镇部落村,村民垃圾分类的意识也在增强。漫步村内,各类标志明显的垃圾分类回收宣传画随处可见。在日常生活中,村民已经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以前不知道垃圾还要分类,各种垃圾都是随手一扔。现在村里给每家每户配备了分类垃圾桶,大家都会自觉分类投放垃圾。”部落村村民邢树军说。

“我们以垃圾分类设备为‘骨架’,以人工督导为‘肌肉’,打造了一个智能化管理的平台,逐步提高了村民对垃圾分类的参与率与知晓率。”浙江延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区域销售总监王彬说。此外,他们还在村里建设了可腐垃圾处理设备,通过高温好氧生物发酵工艺将厨余垃圾转化为有机氮肥。

汤阴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从“随手一丢”到“变废为宝”

▲爱家物联智能分类设备投放现场

汤阴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县已在全县5个乡镇的7个试点村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试运营工作。在总结经验、示范带动的基础上,该县将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工作。到2019年年底,全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村知晓率不低于8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逐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汤阴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从“随手一丢”到“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