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厦门的“面子”和“里子” 丨

城市风貌,是城市的“面子”;背街小巷,是城市的“里子”。

 

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一年来,厦门“面子”更加美丽,垃圾分类走在全国前列,厦门“里子”同样改善突出,摆脱了“脏乱差”的一贯难题。

 

一年来,厦门垃圾分类知晓率达100%,参与率达80%以上,垃圾分类的“厦门实践”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充分肯定;一年来,考评对象从200条扩大到400条,基本覆盖思明区、湖里区所有背街小巷,地面垃圾过磅称重、以克论净,厦门的“里子”也禁得起考验。

 

 

 

源头垃圾 增幅大大降低

 

过去一年,说起厦门的垃圾分类,绝大多数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自2017年4月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目前岛内所有居民小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城市公共区域都已实施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全市垃圾分类知晓率达100%,参与率达80%以上。

 

高效的运行和广阔的覆盖,从源头上大大降低了厦门垃圾排放的增速。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厦门全市2303个建成小区中的1987个已推行分类,其中岛内1727个建成小区全面推行,岛外576个建成小区中的260个已推行分类,占45.14%并呈全面推行态势;农村垃圾分类覆盖率达45%以上,比2017年底增加约10%。

 

如今,“垃圾分类,全民参与”已成为厦门人的共识,垃圾“混装混运”等突出问题已初步得到遏制,整体工作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仅最近半年,就有北京、上海、深圳等70多个城市来厦门学习调研垃圾分类工作。

 

 

 

 

最后就是补齐垃圾处理这块短板。目前,厦门已建成的工业废物处置中心1座,年处理能力4.65万吨;共有位于思明、海沧和湖里的3座大件垃圾处理厂,推行大件垃圾收集处置体系建设,随着西部二期试点和瑞科际餐厨垃圾处理厂的扩建,有害垃圾定时上门收运、大件垃圾预约上门收运、各类垃圾分类处理的格局初步形成。

 

 

背街小巷 从难点变亮点

 

长期以来,背街小巷都是城市卫生的难点、盲点,是很多城市保洁的短板所在,但在厦门,一系列创新机制,让背街小巷从难点变为亮点。

 

据了解,由思明区、湖里区各申报100条背街小巷,纳入市环卫处考评系统数据库,作为考评对象。今年2月,岛内重点区域背街小巷专项考评对象从200条扩大到400条,已基本覆盖思明区、湖里区的所有背街小巷。

 

背街小巷的保洁,重在一个“细”字,为此,通过对地面垃圾过磅称重、以克论净,实现了卫生保洁量化管理。

 

 

数据最有说服力,自考评工作开展至今,被测评街巷成绩提升明显。去年7月,74条被测评街巷综合得分高于90分,42条低于80分,200条被测评街巷综合得分平均分为86.2分;今年7月,193条街巷综合得分在90分及以上,其中41条街巷满分,200条被测评街巷综合得分平均分为97.6分。

 

垃圾分类和城市保洁的耀眼成绩单,跟多层次的宣导不无关系。在过去一年里,多种形式的专职管理员、督导员、督导志愿者等负责宣传教育、督导劝导,督促市民逐步形成自觉的垃圾分类习惯。

 

 

 

过去一年,厦门小手拉动大手活动热闹非凡。“依托中、小、幼三个版本的垃圾分类教材,把垃圾分类知识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厦门市垃圾分类管理中心人员表示,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大家意识改变了,城市自然也就漂亮了。

 

 


 

文章来源:人民网

部分图片来源:厦门日报·厦门网

小编综合整理制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