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让垃圾回收像购物一样轻松有趣 丨

位于北欧的瑞典,在很多人心中是一个环境优越、远离纷争的世外桃源。然而,在整个世界不可避免地走向污染源数量爆炸化的今天,资源循环利用的有效实践对于维护这一小块秀美之地的环境同样有着毋庸置疑的重要性。瑞典的资源循环探索之路就向世人证明了这一清洁环境的来之不易。

  我们都知道要对垃圾进行循环处理,最关键也是最基础的一步就是垃圾分类。而这一步骤又是和千家万户联系在一起,很难监管的。瑞典也经历过这一阶段。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瑞典开始直面垃圾循环的问题,刚开始的几年,没有垃圾分类习惯的大部分家庭还是把垃圾一股脑儿扔到垃圾箱。为此,政府曾设定监督员在垃圾收集中心“站岗”监督,如果抓到未按规定分类的,就将处以罚款。

  光靠惩戒性的做法毕竟不受欢迎,而且治标不治本,所以瑞典政府又开始对小朋友“下手”,在各种基础教育的学校里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和好处。小朋友们还没有大人那种对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左耳进右耳出的习惯,因此会兴致勃勃地聆听老师的讲解,有些回家之后还会讲给爸爸妈妈听。下一代养成了好习惯,还能熏陶熏陶上一代,可谓一举多得。

  如今在瑞典的家庭里,垃圾桶一般会分成四五格,分别盛放有机垃圾、玻璃、金属、纸类等。瑞典的玻璃回收之高效是世界著名的——目前瑞典的玻璃回收再利用率已经超过了95%,在瑞典人心中,玻璃是可以无数次回收利用直到损坏的。同时,他们对有色玻璃无色玻璃也有仔细的区分,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专门指导13岁以下儿童区分有色玻璃和无色玻璃的公益广告了。因此如果你邀请一位瑞典客人来家里作客,进了客厅沉默无言的客人很可能正被从小训练养成的直觉驱使,默默地在心里给你家的玻璃窗做一个关于品质和规格的鉴定。在瑞典家庭里,垃圾桶的玻璃回收也是要仔细区分有色和无色玻璃的,千万不可混淆。一些厨房垃圾也必须冲洗干净,确定没有遗留的残物方可投进相应的垃圾桶。

  家里的垃圾桶是垃圾旅行的第一站,第二站就到了社区的垃圾收集站。和世界上很多国家一样,社区的垃圾容器分类靠不同的颜色来区分,红黄蓝绿五彩斑斓的颜色仿佛正在释放信号警示着居民集中注意力好好处理手上的垃圾。这里的大纲和细则如果通通写出来,可能一整篇文章都说不完。如果你对怎样处理某类垃圾犹豫不定了要怎么办呢?垃圾处理中心的热线一直为你开放!所以在瑞典,你可能会看见某个“初出茅庐”的垃圾分类者提着几包形态各异的包装袋,站在巨大的垃圾车前面狼狈不堪地打电话。

  除了在亲自给垃圾分类上要付出心血以外,瑞典居民还要自掏腰包包车来运送他们制造的垃圾。因为到垃圾收集站之后,垃圾的旅程还没有结束。以斯德哥尔摩市为例,对于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每周会由承包商派出的清运卡车收集一次。至于有害垃圾,则有专车每晚在100个固定点巡回收集。专车的清运费用遵循按量计费的原则,也就是说住户的垃圾产生得少,需要缴的钱就少。一般,一栋别墅每年缴费约合200—220欧元。如果不想出这笔费用,居民也可以自己开车把垃圾送到垃圾收集总站去。

  “其实垃圾回收也可以像购物一样轻松有趣啊。”斯德哥尔摩市垃圾管理协会的规划师尼尔斯·兰德科维斯特说。为了激发居民的垃圾回收和分类热情,瑞典政府也是想尽了办法。在超市里,喝完的空易拉罐是可以换钱的!怎么换呢?只需要将喝完饮料的易拉罐、塑料瓶和玻璃瓶投入超市的自动回收机,机器就会自动吐出收据,消费者就可以按照收条上的数字到收银台兑换现金,每只可回收的易拉罐或玻璃瓶可从商场领取0.5—2瑞典克朗(1瑞典克朗约合1.04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