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住建部部长回应垃圾分类工作进展 丨

3月12日,2019年全国两会第四场“部长通道”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举行,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人接受媒体集中采访,回应社会关切。

 

有记者提问到,2019年起,全国地级和以上城市将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不少人认为这项工作推进起来难度很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通过哪些有效措施推进这项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回应称,从2016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有关部门开始在全国开展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工作。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第一,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部分地级市,共46个城市,开展先行先试。目前,这46个城市垃圾分类的小区覆盖率已经达到31%,像上海、厦门、深圳、宁波、杭州、广州等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居民小区覆盖率已经超过了70%。第二,在中央单位和驻京部队开始率先垂范开展垃圾分类。第三,和教育部一起,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教育进校园”。从今年开始,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下一步,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主要从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不断完善体制机制。通过试点,我们觉得垃圾分类这项工作必须由党委书记亲自抓,所以我们要努力建设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和工作机制。

 

二是坚持从娃娃抓起。真正做到通过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

 

三是垃圾分类的主战场在社区。所以我们将开展“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发动群众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

 

四是努力营造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参加的良好社会氛围。

 

此外,在两会中,有不少全国人大代表对垃圾分类工作提出合理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金陵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春生告诉记者:“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类是资源。通过推进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将有利于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最终给人民群众带来利益和实惠。”

 

张春生介绍,我国从本世纪初就开始在部分城市试点实行垃圾分类,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许多地方在垃圾管理上的重心存在偏差,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垃圾车、垃圾桶,建设垃圾焚烧厂和填埋场,补贴垃圾清理、运输和处置企业,效果并不理想。

 

张春生认为,垃圾处理要加强前端管理,实现垃圾减量化,才是解决垃圾处理问题的根本所在。为此他建议:

 

一是抓住各地政府这个牛鼻子,提高其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视。建议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到地方政府工作业绩考核指标体系,重点关注各地垃圾分类回收水平和垃圾减量化水平,把“垃圾回收利用水平”作为国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宜居城市等各类评比的重要指标,而不是将“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作为评判城市文明程度的指标。

 

二是大力推进可回收垃圾资源的分拣,加快形成垃圾回收利用的新兴产业链。地方政府可以提供土地或政策优惠推动设立若干城市垃圾分拣中心(实行企业化运作),将可回收的垃圾进行集中拆解、分拣,再提供给各类资源利用企业。同时鼓励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垃圾分拣,通过将生活小区垃圾就地分拣并自主销售,提高物业管理公司收益,增强其参与垃圾分拣的积极性。对于没有分拣能力的小区(区域)的可回收垃圾,可由物业管理机构自行运往城市分拣中心。

 

三是以垃圾收费促进垃圾减量化。建议通过经济杠杆和利益导向进一步引导物业管理公司对本小区生活垃圾实施减量化。垃圾转运企业应对居民小区需焚烧填埋的垃圾实行按量收费,同时,将居民上缴的垃圾处理费部分返还给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用于支付需焚烧填埋的垃圾转运费。

 

四是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建议广播电视、平面媒体、社交媒体等长期进行公益宣传,使垃圾分类逐渐成为公众自觉和习惯性行为。建议教育部门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分别开发适用的相关课程,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资源分类的知识,充分认识垃圾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的极端重要性。

 

五是不断健全完善法规保障体系,明确责任、严格处罚。建议在欠缺领域加快立法进度,确保有法可依。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减少法条中原则性的描述,增加具体、可操作、可执行的条文,确保违法必究。要充分发挥道德约束的作用,在培养市民垃圾分类习惯的基础上,加大对不按要求分类行为的违法惩处,为整个垃圾分类体系的构建奠定广泛扎实的社会和群众基础。

 

而来自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工匠、环卫工人张金海建议“提高垃圾分类回收企业补贴”

 

今年两会,张金海提交了“关于加快落实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建议”,着重强调了要完善配套政策和管理制度,推动垃圾分类的立法工作。“必须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轨道,从试点经验看,没有法律法规约束很难推进。”在张金海看来,垃圾分类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而地方立法正是“牛鼻子”。

 

而在中间环节,目前有的地方因垃圾中转、收集、处理等后续配套的不到位,导致了“先分后混”的尴尬局面。

 

张金海认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财”“物”“人”上下功夫。财,即回收装置的研发升级、运输车购置,需要财政专款支持。物,即配建垃圾处理厂,努力做到垃圾回收率更高、填埋率最低。而对于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人”,张金海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山东正在大力推进‘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环卫工作既是‘显绩’,也是‘潜绩’。东营环卫人,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用昂扬的精神、务实的行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